English

抢救裸腹鲟

2000-01-10 来源:光明日报 刘冰 我有话说

肉质鲜美无比的裸腹鲟有可能要从新疆伊犁河永远消失。

裸腹鲟又称“鲟黄鱼”,是伊犁河特有鱼种。伊犁河是国内唯一有裸腹鲟生长的河流,裸腹鲟在全世界仅自然分布于欧洲的黑海、里海和咸海水系,数量很少。

伊犁河是新疆最大的国际河流,其上游有特克斯河、巩乃斯河、喀什河三大支流,支流河段水流湍急,多为卵石河床,是一些鱼类的产卵场所;伊犁河作为连系中哈水系的纽带,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,使得河内鱼类组成自然交流,互相扩散,表现出了明显的亚欧种类混合特征,已完全不同于长江水系的品种。

在伊犁河现有的44种鱼类中,其中土著鱼类12种,移殖扩散鱼类17种,引进养殖鱼类15种,一些移殖鱼类已经成为伊犁河特有鱼类。1933年至1934年开始在伊犁河定居、繁殖衍生的裸腹鲟,全身呈长纺锤形,外披五纵行骨甲,体长一般在1至2米之间,鱼质丰厚,细嫩多脂,肉味鲜美,营养丰富,是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的名贵水产品。其鱼卵加工制作的鱼籽酱,营养丰富,享誉欧洲市场。除去裸腹鲟外,还有欧鲇,欧鲇个体大、生产快,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的经济鱼类。原苏联渔业工作者仅于1957年移殖23尾放于巴尔喀什湖后,1965年即繁殖生长成群,是欧洲各国池塘混养的优质鱼种。几年前我国曾支付重金从欧洲引种,殊不知在伊犁河中就有欧鲇。裸腹鲟、欧鲇不仅为我国的鱼类增添了新的品种,更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黑龙江省在伊犁河收集鲟鱼籽加工后,每百克创汇高达50美元。

由于裸腹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,成为人们争相捕捞的目标,往往捕到一条便成为万元户,这使裸腹鲟还未能给伊犁各族人民造福,便难逃厄运,遭到了灭顶之灾。

80年代,伊犁河平均每年可捕捞40吨,但到了90年代末,仅有百尾上下。霍城县三道河口一带是伊犁河渔业生产的主要地点,河道长约20公里,主要捕捞溯河产卵的鱼群,当溯河产卵的鱼群刚进入国境河段,便遭到数以百计的网具拦截,漏网者很少,对鱼类资源破坏极大。当地渔民介绍说,1991年裸腹鲟每公斤售价不到15元,到1993年涨到了40元。1994年90元,1996年为180元,1997年210元,今年则达到了300元,并且付了钱还拿不到货,需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捕捞到。农四师63团场8连捕鱼区过去一网最多时可捕捞到5至6吨鱼,现在降到了不足20公斤,就连过去最常见的鲤鱼也要三四网下去才能捕到一条。

裸腹鲟性成熟晚,雄体需12年,雌体为14年,其存活量极低,理应严禁捕杀未成年的幼体。在哈萨克斯坦,每当渔民捕到幼鱼或产卵的亲鱼时,都能自觉地将其重新放流。相比之下,我们的渔民受经济利益的驱使,很少能做到。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渔业资源繁殖保护暂行规定》明确要求伊犁河捕捞鱼网网目不得小于8厘米。然而笔者看到大多数鱼网网目都小于这一规定,其中最小的仅有3厘米。

保护裸腹鲟最有效的办法是立即兴建大型裸腹鲟繁育保护中心,依托伊犁河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,搜集原种,繁育仔鱼,大力发展商品鲟生产。

鉴于博斯腾湖、乌伦古湖都设有常年禁渔区和禁渔期,伊犁地区渔政部门建议每年5月15日至6月30日划定为伊犁河鱼类繁殖保护期,在此期间禁止一切渔具下河作业。

新疆自治区已正式将裸腹鲟列入重点保护一类水生野生动物名录中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